

历时七年,收录楠溪江鱼类95种。其中有只在《浙江动物志》里记载的花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鳗丽,还有被列入中国红皮书易危动物的香鱼,更有被列入中国物种名录红皮书的雀斑吻虾虎鱼和属中国稀有种类的神农吻虾虎鱼等珍稀保护类鱼种——
欲知楠溪江鱼类,尽在《楠溪江鱼类图谱》
由县委农办(农业局)牵头,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主编的《楠溪江鱼类图谱》,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楠溪江鱼类图谱》,共收录了楠溪江鱼类95种,隶属于14目35科82属,书中系统展示了每种鱼类的原色图谱,介绍了各鱼类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以县级基层一线渔业工作者为主,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的甚为罕见,出版县级流域的鱼类图谱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在全国屈指可数
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123.2 km²,占总面积的4.6%,分为楠溪江、乌牛溪、菇溪、西溪四大水系。其中,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干流大楠溪长135.5KM,还有数十条支流呈树状分布,年径流量28.7亿m³,中上游为溪涧型地貌,下游为感潮河段,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暖湿润,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
为切实掌握楠溪江渔业资源状况,2007-2014年期间,永嘉县委农办(农业局)联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楠溪江流域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楠溪江鱼类图谱》正是在此基础上编著而成。
《楠溪江鱼类图谱》主要负责人、县委农办(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志俭告诉记者,原先他未曾想到做鱼类图谱,只是在做一个关于鱼类调查的课题报告。后来看到素材很丰富,在几位专家的建议下,结合自己基层渔业管理,历经七年对楠溪江流域鱼类进行了深入调查。
据悉,《楠溪江鱼类图谱》,共收录了楠溪江鱼类95种,隶属于14目35科82属,分类系统按Nelson(2006)版《Fishes of Word》,种名参照伍汉霖《拉汉世界鱼类系统名典》。其中,鲤形目36种,鲤科31种为最主要种,主要分布纯淡水水域;鲈形目36种,虾户鱼科15种,多数分布河口水域,部分为溯河的海洋鱼类;书中系统展示了每种鱼类的原色图谱,其中,大多数为活体照片,并介绍了各鱼类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
上海海洋大学钟俊生教授评价称,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水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以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基础性调查为多,以县级基层一线渔业工作者为主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的甚为罕见,出版县级流域的鱼类图谱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本图谱的作者,所采集的95种鱼类包括溪涧型、河口型及涧游型,所拍摄的鱼类照片栩栩如生,描述了各种鱼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直观生动,具有科普性和观赏性。本图谱的出版,有助于推动科普教育,也可以为渔业部门提供工具,而且还可以为科研部门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95种鱼类,拍了上千张照片
上世纪90年代,陈志俭从平阳调回了永嘉工作后,一直负责我县水产、渔政工作,是我县优秀的拔尖人才。多年的基层渔业管理,深入一线的渔业资源调查经验,使他对楠溪江的渔业情况了然于心。他告诉记者,此次收集的楠溪江鱼种有95种,他估摸着楠溪江鱼种最多不会超出10种没有被他收入在内。“有些鱼我没有找到活体,而有几种鱼因为状态不好,拍出的效果不理想,没有收录进去。”
95种鱼类所拍的照片大都出自陈志俭之手,少数是陈骁拍摄。为了拍出最理想的效果,陈志俭用了几百条鱼,拍了上千张照片。他笑称自己与摄影的结缘就是为了拍鱼,在他的镜头下永远只有鱼类。“拍的时候,有些鱼拍它的局部或是侧面,就固定狭小地方,保持它不动状态;有些鱼需要刺激,使它的整个形态特征都表现出来。鱼的状态就那么瞬间,捕捉到了就看得清,不然又要重新开始。”陈志俭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长方形的鱼缸,下面铺了一层鹅卵石,这就是他拍摄的道具,所有的照片都在这鱼缸里完成。
陈志俭称楠溪江很多鱼种的个头非常小,又极其相似,有些采集到的也很难分辨。比如虾虎鱼科,体长都只有5、6公分,包括体形,背鳍、尾鳍都非常相似。陈志俭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观察,并把照片发给全国的一些专家,共同来确定,确保万无一失。
这95种鱼类,有陈志俭自己下河捉到的,也有从菜市场购得,更多的则是托渔民,嘱咐渔民要是遇到少见的鱼立即通知他。有时从渔民手中还活着的鱼,陈志俭到了办公室就死掉了。
出版《楠溪江鱼类图谱》,陈志俭的内心有个很大的感触是:“之前有省里专家过来问起楠溪江的鱼类情况,我们只能称根据渔民的反映大概有多少种。而今后我们这个数据会更可观、准确,大多分布在在哪里,有什么经济价值都可知晓。”
有珍稀保护类的,也有观赏性的
明朝《万历温州府志》记载:“永嘉香鱼长三四寸,味极佳,无腥,生清流,唯十月时有。”陈志俭告诉记者,香鱼并非永嘉特有,不过相对其他地方我们野生香鱼留存的数量比较多。在这95种鱼类中,最让陈志俭觉得珍贵的是日本瓢鳍虾虎鱼。“很庆幸渔民捕到了这一条鱼,也只有一条,不然鱼种里就要少记录一种了。这种鱼对水质很敏感,要求非常高,也从侧面反应了楠溪江的良好生态环境。”
浙江海洋研究所在得知陈志俭手中有花鲆时,还特意要求送他们一条。原来这种鱼只在《浙江动物志》里有记载,在其他地方都还没发现过,于是陈志俭把捕捉的4条花鲆送去了一条给他们做标本。
在陈志俭的介绍下,记者也认识了很多有趣又受保护的鱼种。如食蚊子鱼,是此次95种鱼中唯一的外来物种,因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1924年引入中国。常因捕食蚊子而得名。花鳗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香鱼被列入中国红皮书易危动物、雀斑吻虾虎鱼已被列入中国物种名录红皮书、乌岩岭吻虾虎鱼是浙江特有种共、李氏吻虾虎鱼和黏皮鲻虾虎鱼为中国特有种、神农吻虾虎鱼是中国特有种属稀有种类等。
陈志俭称,从渔民口中得知,很多之前在楠溪江很少见的鱼种近几年多起来,如黄尾鲴、光泽黄颡鱼等。陈志俭认为是因人工繁殖或是增殖放流、养殖苗种带过来,鱼种适应这里的环境后慢慢繁殖起来。
在此次调查中,陈志俭还发现,楠溪江很多个体小的原生鱼虽没有经济价值,却可以用来观赏。喜欢养原生鱼的市民,像小鳈、薄鳅、温州光唇鱼、马口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 柳苗苗
光唇鱼
乌岩岭吻虾虎鱼
花鳗鲡
神农吻虾虎鱼
雀斑吻虾虎鱼
日本瓢鳍虾虎鱼
陈志俭(中)陪同中科院水生所段中华研究员调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