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今日永嘉第一版:要闻
2024年11月08日

全国七大剧团共贺永嘉昆剧团成团75周年

七十五弦昆韵长 一腔一调永昆情

陈胜豪 摄

南昆北昆,不如永昆!

11月8日,永昆有大戏!

全国七大剧团代表齐聚永嘉共贺永昆七十五载风和月!

舞台上,古朴明快的锣鼓声悠扬响起,水袖翻飞间,迭代永昆数百年悠悠时光,眼波流转中,激荡出永昆的深情与记忆……

永嘉昆曲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是在南戏即永嘉杂剧的根底上汲取昆山腔长处,经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水乳交融,发展求新而形成。它是流传于浙南闽北一带的戏曲剧种,是昆曲的一个流派,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流行在永嘉一带,简称“永昆”。永昆长期生存在民间,与庙堂草台结缘,演出于乡村戏台,庄重与诙谐并存、粗放与婉约兼顾。表演艺术接近自然,演员的舞台动作都从生活出发,表演的内容符合真实的生活逻辑。比如演员表演上楼,上楼的步数必须与下楼的步数一致……

俊丽清秀的扮相,清脆圆润的嗓音,韵味醇厚的唱腔,加上柔美的身段、娴熟的武打动作,永昆声名大振、熠熠生辉,清嘉庆年间,永昆有秀柏、霭云等班社。同光至民国初期为鼎盛时期,班社多达三四十个,演员阵容齐整,永嘉昆剧声名大振。

20世纪40年代末,永嘉昆剧逐渐凋零,仅存一两个班社在乡间流动。解放前,由于社会动荡,导致戏班难以生存,只好解体,艺人们改行谋生。解放后,流散艺人聚集成班,名为“巨轮昆剧团”,1957年划归永嘉县,改称“永嘉昆剧团”。“文革”开始不久,永嘉昆剧团被撤消。1970年,重新成立永嘉昆剧团。1984年,永嘉昆剧团又遭解体,永昆从此绝迹舞台。1999年,永嘉县委县政府决心抢救永昆,建立“永嘉昆曲传习所”。2003年,传习所选送10名学员,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昆剧表演班学习,他们学成后返回“永昆”,扎实的基本功在古老的“永昆”戏台上大放异彩。从此,永嘉昆剧有了新一代的传承人。2023年2月,永嘉昆剧团正式迁入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使用面积约有4000平方米,永昆的传承与发扬迎来新契机。

永昆的历史,相传已有600多年,延续至今,全靠艺人们代代口传下来。上世纪末成立的永嘉昆曲传习所因人走戏缺,一度陷入无戏可传的尴尬境地。2001年,包括“永昆”在内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给日趋消亡的昆曲带来复苏的生机。“永昆”承担起每年救活4个传统优秀折子戏的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永嘉昆剧团挖掘整理复排《见娘》《拷婢》《约钗闹钗》《刀会》《秋江》等永昆传统折子戏40多出,先后创排《杀狗记》《折桂记》《琵琶记》《荆钗记》《孟姜女送寒衣》等大型剧目20多部,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50余个,永嘉昆剧团不断走出温州、走出浙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聆听到了流转在永嘉大地的天籁之音……

气韵生动的永嘉昆曲在舞台上舒卷着岁月的光影,铺陈着历史的厚度。同时,也成为永嘉文旅的最强音。永嘉昆剧团联手永嘉旅游投资集团,创意打造永嘉昆剧团首部实景永昆《牡丹亭·惊梦》,与楠溪江诗画山水融为一体,吸引大批游客观光驻足。为扩大全球传播效能,永昆携《牡丹亭·游园》参加2022世界温州侨胞“瓯江潮 同春乐”春节联欢晚会全球直播,连续八届参加中国昆曲艺术节会演,并赴台湾、香港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永昆微电影《追寻》荣获首届“高教社杯”高等学校“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一等奖……

2024年7月1日起,《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温州以立法破题,助力永嘉昆曲“戏”水长流、故曲新唱。经历艰难传承保护,逃离湮灭厄运,今天,永昆以新时代蓬勃活力坚守舞台,守正创新,焕发空谷幽兰更加绚丽多姿的风采……

记者 董秀燕

相关报道见周末1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