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九新妇
柳一村
书法家王国强先生是我的老领导,他当永嘉县文联主席时,我曾在他手下凑数当了个副主席,叨陪末座。而八小时之外呢,我们又是朋友,酒友,牌友,我事之以兄长之礼。
王先生早年当过油漆老司,而且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油漆老司,人称“楠溪第一条油泛”,可见真个名声在外。由于走四方,吃百家饭的缘故,他对楠溪的民风民俗非常了解,也会讲许多民间故事,比如这个《阿九新妇》的故事,我就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很久以前,楠溪山底有个叫阿九的老头儿,家中有一位勤劳贤德的新妇(楠溪人把“媳妇”叫做“新妇”)。纺得纱,绩得苎,能裁能补能绣刺;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推得磨,捣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更有一桩,聪明伶俐言语得体孝敬公公,方圆十里,哪个不知?哪个不晓?至于她的容貌嘛,想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她的故事津津乐道呢?
阿九有十位结拜兄弟。有一天,九位老人会在一起,排了一个阵,想试试阿九的新妇到底如何“聪明伶俐言语得体孝敬公公”。
于是,九位老人提了一篮子的韭菜,去看望阿九。
说来凑巧,阿九刚好不在家。老人就对阿九的新妇说:“我们来看你阿爸。”
“我阿爸去外地了。有什么事我可以转告给他。”
“你就对他讲,今天我们九个人,挈了一篮儿韭菜,来看阿九。约他初九这一天,在九里亭相会。”
“知道了。各位公公请先回吧。”
过了几天,阿九回家了。新妇对他说:“前几天有几位客人带了礼物来看阿爸,还邀请阿爸出去玩呢。”
“来了几位客人?带了什么礼物?约我什么时候去哪里玩?”
新妇略加思索,开口答道:
四五公公望公公,
手挈一篮扁扁葱。
三六并拢是定日,
二七凉亭去相逢。
阿九听了后,心中一愣。细细一忖,终于明白了新妇的意思,不禁暗暗称赞。“四”加“五”不是“九”吗?是九位结拜兄弟来了。“扁扁葱”不是“韭菜”吗?这就是礼物了。“三”加“六”不是“九”吗?是定这个月初九了。“二”加“七”不是“九”吗?是相约在九里亭了。
到了初九这一天,阿九如期赴约。九里亭中,九位结拜兄弟已经等候多时,阿九就把新妇的四句诗念给他们听,大家听得啧啧称奇,都佩服阿九新妇的聪明贤德。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讲究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这是人人知晓的,不必多说。阿九的新妇从一说到七,就是不说九,能巧妙地避开长辈的名讳,真是一位楠溪奇女子,可敬,可敬。古人有诗道:
出口成章不可轻,
开言作对动人情。
虽无子路才能智,
单取人前一笑声。
写到这里,我数了数这篇短文的字数。我也有意避开九,将九百多字的短文凑成千字,以示对阿九新妇的敬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