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楠溪江第二版:副刊
2023年12月22日

追随谢公足迹,擘画美丽永嘉

——《永嘉山水诗选》序言

徐耘天

江山有幸。公元 422 年,刘宋永初三年,谢灵运来到永嘉郡任太守。 谢灵运到了永嘉,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他赞美华盖山的清泉, 留恋西堂的诗梦,讴歌积谷山的日出,向往净光山(松台山)的飒飒松涛和悠悠蝉鸣……他还多次出城去捕捉郊外的风光,或盘桓于荷塘橘浦之间,或泛舟于塘河、江海之上。他曾不止一次横渡瓯江,登上江心屿,并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的名句(《登江中孤屿》),道尽了江心孤屿的壮丽景色。

有山皆绿、无水不清的楠溪江,本身就是一首曲折有致的长诗。当谢灵运乘一叶舴艋轻舟,沿溪溯流而上,或脚著谢公屐,攀援于山崖之巅,见澄江似练,山色迷离,怎能不诗意沛然?诗人没有辜负溪山美景,在他笔下,如珠似玉的山水绝唱纷纷呈现:“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登永嘉绿嶂山》)、“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石室山》)、“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登石门最 高顶》)……他登山临水,吟咏题诗,留下不少胜迹,现可以确定的永嘉山水诗选有石门、绿嶂山、白岸亭、石室洞、芙蓉山、破石山等地。他登临山深林密荒草丛生的绿嶂山,差点迷了路,辨识不出月出日落、谁东谁西;他曾漫步白岸亭的沙岸,在婀娜的树荫下悠然垂钓;他曾攀上石门最高顶,倚危崖而引吭高歌;他曾探幽石室山,面对“灵域”,犹如与相识相知的朋友进行心灵交流。他在永嘉作的最后一首诗《北亭与吏民别》,表达了他与永嘉山水的不解之缘:“前期眇已往,后会邈未因。 贫者阙所赠,风寒护尔身。”北亭原址恰好距古代永嘉郡城(今鹿城)五里,临永嘉江(瓯江)。而亭对面,是旧时清水埠最早的一处古埠头。 谢公当年离任永嘉,应该就是从这个古埠坐船离开从水路到始宁去的, 而咫尺之外便是北亭旁夹道送别的故人。在斜阳里,谢灵运坐着舴艋舟缓缓东行,与永嘉的吏民挥手作别,依依不舍地离去。

在永嘉郡任内,谢灵运饱览山川秀色,创作了二十余首山水诗,借此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些诗歌尽显清丽自然、浑然天成的风格,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诗人鲍照赞曰“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大概就是因为谢诗与瓯地清丽山水心灵契合的缘故。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等佳句,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千余年来脍炙人口, 一直为民间所传唱。谢灵运因永嘉山水孕育的诗情,奠定了他“山水诗鼻祖”的地位。永嘉也因谢灵运诗歌的流传影响,也被世人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永嘉山水自谢灵运后为天下知。乾隆《永嘉县志·舆地》说:“往者谢康乐为郡,好游名山,由是此郡山水闻于天下。天下之士行过是邦者亦莫不俯仰留恋,吟咏不辍,以诧其胜。”在这些俯仰流连的文人贤士里,有萧梁的陶弘景,他在大若岩等地修炼过。在《答谢中书书》中,他称楠溪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有 与其奇者”,他在《题白云岭》诗中写道:“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缓缓读来,令人心驰神往。李白、杜甫、苏轼没有来过永嘉,但对谢灵运游过的胜景非常向往,李白诗中有多处写到永嘉和谢灵运:“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杜甫有《送裴二虬尉永嘉》;“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扁舟吾已僦, 把钓待秋风。”苏轼在诗中写道:“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对谢灵运又钦佩又羡慕。孟浩然在开元十八年(730)从洛阳动身,到永嘉访友,他的《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记述了到永嘉的情景: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后人在江心屿建起了浩然楼,纪念孟浩然的永嘉之行。唐宋两代到永嘉的诗人还有张子容、张又新、罗隐、崔道融和陆 游等人。本土诗人中,叶适、潘柽、“永嘉四灵”、王叔果、潘舜臣、周衣德、陈遇春、朱步墀等,对楠溪江更是一往情深。他们或徜徉楠溪江畔,或深入楠溪江腹地,吟咏不绝,写下无数珍贵的诗篇。

山水无诗不彰。元人刘仁本《东湖唱和集序》说:“山水林泉之胜,必有待夫骚人墨客之品题赋咏而后显闻。”大凡名山胜地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它自身必有可观之处,历代文豪诗杰的吟咏题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庐山瀑布,就因为李白写过“疑是银河落九天”,才变得人所共瞻。崔颢的诗之于黄鹤楼,王勃的序、范仲淹的记之于滕王阁、岳阳楼,都是这样;苏州的寒山寺,更是张继一曲《枫桥夜泊》唱红的。用现在的话说,这叫作名人效应。 永嘉的秀丽山水,吸引了历代众多诗人清歌高吟,留下上万首诗词名篇。至于当代歌咏楠溪江山水的诗篇,更是不计其数。

古往今来的山水诗人的生花妙笔,妙趣天然,使得永嘉山水诗与山水之美交相辉映,闪耀其璀璨夺目的审美光彩。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云:“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谢灵运已经远去,但是,他与后来者留下的描写永嘉山水名胜的诗词,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永嘉特有的精神财富。将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拾取,加以整理、研究,是树立区域品牌、增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瓯江山水诗路”的实际行动。有鉴于此,我们不揣浅薄,多方搜剔耙梳,编纂《永嘉山水诗选》,以期为永嘉山水立传,为永嘉文旅融合开道。

最后,真心祝愿,永嘉的山水品牌誉满世界!也真心祝愿,《永嘉山水诗选》伴随每位游客的足迹,成为楠溪江旅游中最具情怀的记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