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长城在东蒙山蜿蜒盘旋
集发起人、设计人、监工人于一身的码道村民陈德光付出了多年的汗水与爱心
忽然某一天,住在温州市区瓯江路的市民在灯火阑珊的夜色中不经意抬头时,多了一份惊喜:遥望对岸永嘉乌牛,巍峨的峰峦上出现一条壮观的长城,在灯光的映衬下,犹如一条飘浮在空中的巨龙,这就是近年来的网红打卡点即东蒙山上的“八达岭”长城。
经过多年的汗水与爱心的滋润,仿古长城终于在日前竣工,集发起人、设计人、监工人于一身的码道村民陈德光,矫健的步伐再次登山瞭望塔,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还想再建一段,把世界各地的经典长城融合在一起。”
人们不禁好奇地问,古老的东蒙山和巍巍长城到底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呢?陈德光此前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洗礼呢?
文化大咖留下历史踪迹
东蒙山坐落在瓯江边,海拔476米,山中有一黑黑的巨石像一头卧牛,上刻“乌牛纂”3个大字,东蒙山也称“乌牛纂”。
东蒙山是道教名山,素有"浙南第一洞天"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半山腰的天然道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温州市最早对外开放的道教圣地之一,也是永嘉县文保单位。夏天换上了绿色的盛装,在欢声笑语中,游客三三两两相约登山。如细心察看,上山路旁的崖石上,多处摩崖石刻刻有“浙南第一洞天”、“天然画屏”等字样。据了解,天然道观里隐居着七八个修行者,由于没有对外开放,在闹中取静中依然保持者那份独特而神秘的气息。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有文献记载,晋朝时的永嘉太守、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在此留下足迹,甚至与有感而发的诗句。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南宋状元王十朋等古代名人在东蒙山这一带活动过,当地人引以为傲。
但没有游步道的加持,或许这一切都将渐渐湮没在人们的记忆里。确实,敢想敢干的陈德光就是唤醒沉睡东蒙山的那个有梦想的乡贤,人们开始像唐吉坷德大战风车一样嘲笑他的固执,然而多年过去,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转而支持他越做越美的梦。
东蒙山游步道火了一把
从一个登山爱好者到游步道的开发者,从意气风发的壮年到沉稳老练的花甲,1963年出生的码道村民陈德光筹资1500多万元,用13年的时间终于让东蒙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包括仿古长城一期工程告一段落。
两鬓斑白的“愚公”在他自家开的“凯惠美食”与记者会合。开车到东蒙山山脚,碰到停车场的工作人员或做买卖的小贩,互相抢着问好,熟络得很,难怪大家叫他东蒙山的“ 山大王”。
从停车场第一个台阶开始至山腰第一个驿站,一共3136个台阶,多年的上下来回,陈德光不知穿坏了多少双鞋子。
原来的东蒙山杂草丛生没有道路,都是悬崖峭壁登山者寥寥无几。站在高处,远眺瓯江夕阳余晖,市区高楼林立,温州大桥与七都大桥长虹卧波,俯瞰鹿城、龙湾、瑞安、乐清、玉环,洞头,永嘉等县(市、区),陈德光有暴殄天物的感慨。于是他和高松坚等几位登山好友计划建一条登山游步道的想法。
经民间多方集资4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云海之廊、暸望台、东蒙之巅、东蒙驿站、公共厕所等,特别是东蒙集团董事长池慧杰拿出40万当时东蒙山建设项目最大的东蒙广场。 游步道于2010年下半年开工,2016年建成17公里游步道,可到胜美尖、吴岙、祥池等方向。在这条登山游步道上,路标、警示牌、公益牌一应俱全,还配套有公厕、凉亭、驿站、瞭望台等设施。其中,在陈德光舅舅蒋家林等亲戚的23万元声援下,2015年东蒙山有了远近闻名的暸望台和东蒙之巅。游步道刚建成的时候,东蒙山也跟着火了一把,吸引了很多健身爱好者和游客来此打卡,最多达到三万人。
当代愚公兴建瓯越长城
原本心愿已了,但陈德光觉得这条通往东蒙山之巅的登山步道往南方向被悬崖峭壁阻断去路,只能走回头路,他有个大胆的想法,不如在牛岩岭修建一条仿古长城,而且这里是古代抗倭将军戚继光部下爱将田福银驻扎瓯江边牛岩岭抗倭寇设有烽火台,他思考着在古代原址上修建长城连成一个环线,于是天马行空地想将其中一段游步道打造成长城的模样,带动村里其他产业发展。
温州德士隆机器有限公司的杨永国好友认可了陈德光的奇思妙想,自愿捐赠30万元做为长城启动资金,好朋友的支持让陈德光无比兴奋。把酒店交给儿子经营,在妻子周素芬的陪伴下到北京八达岭和甘肃嘉峪关两地长城考察,丈量尺寸,他本人义无反顾地成为项目的总设计师。
说起筹款那段时间,陈德光的眼里满是感恩。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跑到温州在外的各地商会去筹集资金,记得有次临近过年,陈德光听说海宁温州乌牛商会要开年会,他当天就带领东蒙山筹建组成员和《东蒙山建设计划书》赶到现场找海滨会长表明来意,当时就站在年会签到处,打开长城筹建处的微信二维码,当场认捐打款40多万元。还有一次他找到广州的温州乌牛商会会长周建光等人,动员十几个乌牛商人筹集资金,最终筹集了70来万元。有不留姓名的朋友捐了35万元,有被陈德光公益行为感动到的人们,在东蒙山脚碰到捐钱,其中某天他就收到5万多元。有的直接送到他家里的举不胜举,当地一些企业老板连续几年都送上门,多者一次达10万元,以及乐清等地的人们都有过慷慨解囊。
别看脚下的长城台阶十分平整,但当初这地儿可都是悬崖峭壁,长城台阶要用的石料是用骡子和人工运上来的,然后工人们一锤一斧凿出来,相当于在崎岖山峦间重新造景。建长城的艰苦自不用提,难点在于坚持,从2017年到如今,这段1公里的长城直到前几天才修好。陈德光把一分钱恨不得当一角用,全程采用“点工做”,自己免费监工,所以村里的老人说1500万元的投资更像5000万元的大手笔。
意外走红带来丰厚收入
对于东蒙山长城在抖音与小红书上爆红,当地人完全没想到。为了把长城管理好,把孔雀坪的驿站免费交给岩头表山的郑建龙、郑建虎兄弟经营,他们的义务是把维护周边的环境卫生。
东蒙山为码道和西湾两村共有,而西湾是所在地,福利开始呈现。山脚停车场年承包61万元,一个小卖部的年租金就有13万元。更别提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村里停车、住宿、餐饮等消费,实实在在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原来西湾村的店面五千元都不到,现在三四万元抢着要。
随着东蒙山客流量暴增,有人提议收门票,有人提议建立公司分配股权,也有人想把景区承包出去,但都被陈德光婉拒了。陈德光希望当地政府介入东蒙山森林公园建设,让东蒙山有更好的建设,他说当初建长城就是为了造福乡亲,很多亲朋好友也是因为信任他才出钱出力。
如今东蒙山长城才建了建造图纸上的三分之一,到牛岩岭的800米资金预算需要1000万元,且计划建设永嘉门、永安门、永乐门、永泰门、永平门,已建成永安门、永泰门、永乐门。这位新时代的愚公希望在旅游部门的帮助下,继续在古老的“乌牛纂”造长城,让梦想之光照得更美更远,记者在感慨之余赋小诗一首略表发自内心的敬佩:东蒙挥汗十三春,家本长城码道人;云里台阶移步景,愚公矫健笑容真。
记者 汤海鹏 赵凯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