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楠溪江第五版:人物
2022年09月23日

一个人坚守40亩桃园7年,一年年从满树桃花开到鲜甜蜜桃熟,其中的辛苦和付出少有人知,传统农业之路艰难,还能走多远——

父子仨的纠结

“15篮?好的,我尽量给你摘好,价格和去年一样。”连日来,刘衍三的电话成了热线,一个接罢另一个又响起,几乎都是要蜜桃的。由于今年采摘时间延后了,老客户们都迫不及待,频频来电询问。站在枝条上压满又大又红,娇艳欲滴蜜桃的果园,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刘衍三很是感慨,第七年了,在他没日没夜的操劳下,这片果园渐成规模,桃树越来越高大,桃子越生越多,名气也日益响亮,而他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甜蜜后面,有一位果农长长的一声叹。

辞商回家帮儿子建果园

那是2015年下半年,五十岁出头的刘衍三在广州办服装辅料加工厂。有一天收到刚刚大学毕业大儿子刘敏的一个消息,刘敏想在家乡沙头镇古庙村从事农业种桃树。憨厚朴实的刘衍三当时考虑到没有农耕经验的儿子此番肯定是忙不过来,而且特别需要他帮忙,于是,他毅然决定回乡,帮助儿子把桃园建起来。

刘敏想种桃的想法来自一位山东同学的建议,也是在这位同学的帮助下,刘敏从山东引进了第一期约700多株“金秋蜜桃”苗,并从同乡处流转了十多亩地,2016年新年伊始,刘衍三和刘敏父子上阵当起了果农。

细长的桃树苗种下去了,日常的管理怎么办?只能向买苗的山东商家讨教,遇到什么问题就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也要问问才放心。理想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让人无奈。桃苗种下去后,前三年都是生长期,不会结果。当刘敏有了经营的机会就把桃园的管理任务全部委托给了父亲刘衍三。而此时的刘衍三看着长势良好的桃苗,想象着桃子成熟后的丰收,信心十足。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他又在不远处流转了20多亩地栽上“金秋蜜桃”。就这样,桃园面积达到了40来亩,刘衍三从此全身心扑在桃树上。

“想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实,就要投入十二分的用心。尤其是每一个关键点,一定要做到位。”经过7年的打磨,现在的刘衍三讲起种桃是滔滔不绝,疏果,病虫害防治,剪枝等,每一年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而农民出身的刘衍三都能对症下药。终于,辛苦换来一树芳华,桃子成熟上市了。这个品种的蜜桃属晚熟型,开花虽然比我们本地桃子早,但结果却晚一些,所以生长时间相对长,具有个头大、外观美、水分足、产量高、肉厚脆嫩、香甜可口等特点,是蜜桃中的上品。

“第一批桃子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评,40多亩地大概总收成4万来斤,品相好的可以卖10元1斤,小点的卖5元1斤,基本实现了当初的想法。”刘衍三说这话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这甜蜜的丰收背后是太多辛苦的付出。

今年总产量少了三分之一

40亩地的桃树超过两千多株,而主要劳力就他一个人,忙碌时就会请左邻右舍帮助,所以每一年的工钱支出超三万元。立夏过后,蜜桃就需要上套,一个套的成本是七角,而请人套一个套的工钱也是七角,不仅如此,外套套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果实的成型和发育,这时,刘衍三就要没日没夜泡在果园,查看和监管。那种累和辛苦是旁人无法以体会的,瘦小的刘衍三把满腔的心血都倾注到这一片果园里了。

“2000年是大丰收年,蜜桃个大产量高,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尤其是听到客人赞叹,我的心啊比吃了这蜜桃还要甜。”刘衍三7年的种桃经历中,这一年是高光的,也收获了大批蜜桃粉丝。每到成熟季,古庙村民朱秋莲就会来果园亲手采摘:“我一直喜欢吃桃,这里的蜜桃口感特别好,而且桃形也很美,是我见过的最像寿桃的蜜桃,送人特别适合,所以我每年到时候就会惦记来一趟。”像朱秋莲这样的粉丝是刘衍三最主要的顾客。

“而今年是最难的,我差点就要放弃了。” 刘衍三说,今年夏天太热了,而且又没雨水,正在生长期的蜜桃没有了雨水的滋养,个头就会受影响。为此,他动用了抽水机,人工给桃树浇灌。10多亩的山地还好些,因为附近有水源,而且土地蓄水能力强,刘衍三过几天就浇一次水。但另外30多亩是滩地,蓄水能力差点,只好用抽水机抽水灌溉,但没几天,本就不多的溪水就被抽没了,只好再挖引水渠。大热天户外劳作的苦累让刘衍三身体有些难受,但为了蜜桃的生长,他咬咬牙挺过来了。

“还好今年没有大的台风,蜜桃脱套后,浑身雪白,形如寿桃,被太阳暴晒二三天后,桃身上就出现一片晕红,卖相更好了。”为了让蜜桃照耀到更多的阳光,晕红更好看,刘衍三又加班加点将桃树顶上的大枝条进行修剪,腾出空间,让更多阳光照起来。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客人采摘,他又要用除草机将桃树下的杂草进行清理。“今年真是太不容易了,总产量少了至少三分之一,但好在甜度上升了,保存时间也相对可以久一点,已经算很不错了。我表示满意。” 刘衍三坐在果园田埂上,阳光照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汗珠串串滚下,没入田间,也许是习惯了他并没有拭汗,而是望着在果园采摘的客人,听说客人对蜜桃的赞美,淡淡地笑了。

来年人面桃花能否相映红?

“父亲太累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三百多天在果园,除去成本,一年收入也没多少,我就劝他说干脆不要搞算了。”刘程是刘衍三的二儿子,父亲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趁近日生意不忙,他赶紧回家到果园给父亲帮忙。他说:“搞水果种植要花费太多功夫 ,尤其是像老爸这种完全传统方式种植,规模一大就更累人,目前40亩的果园对于老爸来说是在超负荷运转。”

“还好亲戚和村民都很支持我,只要我有需要,他们都会帮忙,有时还是无偿的。”刘衍三认同刘程的说法,甚至当初带他入行的大儿子刘敏也看不下去他这么辛苦,也会劝他不要干。“但是下水容易上岸难,有这么多老客户了,如果果园没有人接手,我只能干下去。”刘衍三表示,去年摘桃完毕后,他就萌生退意,问了很多人都不愿接手,只好又硬着头皮干了一年,今年又前所未有的辛苦,这让他的疲惫感更重了。

虽然刘衍三种了七年桃子,但记者了解到他并没有走农场化路子,也没有注册成立经济体,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传统的。也曾想做桃酒,也有收桃胶,但都没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种植如此销售亦如此。当蜜桃成熟时,他就会在离果园不远处的村路口搭个销售处,路过的客人看到就停车带几斤,剩下的就是老客户通过电话预订或亲自来果园采摘。由于产量不高,这几年销售倒一直没问题,但也存在不如意之处,大的卖相好的受欢迎,但小的虽然口感上没问题,但卖相不好只能低价出售,如果特别小的就直接丢在田头了。“一株桃树,特别大的好果其实并不多,最多占到一半,而且这一半还要防鸟啄,每到成熟季都要千百计防鸟,直到今天还没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所以,到最后算收成,一年辛苦下来真赚不到多少钱,这也是我心生退意的主要原因。” 刘衍三无奈地说。

虽然没有成立公司也没有做广告,光鲜亮丽的蜜桃甚至没有配上身份的外包装,但胜在品质好口感佳,政府相关部门也看到了这个果园。今年有技术人员过来指导过,沙头镇也想办法给了些农药补助,这给了一直单打独斗的刘衍三些许温暖。

“等这批蜜桃采摘完毕,我们会和老爸认真商讨下何去何从,如果继续干就要舍得投入,走科技种植文旅融合之路,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如果不做了,也要找条路子,不能让好好的桃树就此浪费了。”刘程说出了刘衍三的心里话,此时,他望向桃树的眼神有些复杂。那一株株7年桃树身躯已显粗壮,桃枝舒展,个个挂果白里透红,虽大小不一都传递出秋收的丰盈。他,舍得放下吗?

记者 董秀燕 文/摄

说起这片桃园,刘衍三几多感慨

网络图

每年来采摘的大多为老顾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