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楠溪江第一版:周末
2022年08月05日

张忠朵:为传承木偶戏播下一点种子

在永嘉,能演木偶戏的艺人已经不多了,张忠朵是其中还在坚持的一个。她所在的永嘉环城京瓯剧团至今仍保留有五十多尊完好的木偶,能演神魔演义、历史朝廷、家庭伦理等各种戏码……只是,在民间木偶戏的知晓度和表演需求不断降低之后,这些木偶中的大部分都被尘封在一个个戏箱中。为了避免木偶的面壳受损,张忠朵采用的是师傅章月娥教她的保存方法,让木偶双手交叉以戏衣覆面,固定绑好后使其平卧于箱中。对于木偶戏的一切,张忠朵了解得很详尽,但她无法得知的是,这些个绘着脸谱的木头人,一个个等待演出的演员们,还能不能迎来开箱的那天。

永嘉木偶难觅,文化驿站现身影

7月28日晚,在永嘉上塘的新华书店二楼,一场非遗传承的木偶戏表演在此生动展开,不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报名观看。虽然没有戏台,但张忠朵也毫不介意,提着木偶就开演了。

唯一让她感到窘迫的是,每次换偶时,总要停顿一小会,将自己手中的木偶先交给其他团员提着——因为在场能演木偶戏的只有她一人,而一出剧,怎么也少不了有几个人物出场的。不过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木偶戏受到在场孩子们的欢迎,不少原先在书店看书的小孩也纷纷凑近一探。戏曲的内容他们大约还没到领会的年纪,但那个用线操纵、能表演的小木头人却好像童话故事走进现实里,一个个小朋友簇拥着围观,有的都坐在地上观摩起来。

今年上二年级下学期的叶雨瑶对这种木偶戏还没什么概念,只知道自己从没看过,觉得这些小人很好玩,在互动体验环节,她还跑上前去,摸了摸木偶的手和脚,软趴趴的——离开了张忠朵的手,这些人偶便只是一个了无生机的木头罢了。控制木偶的细线很多,有十余条,新人上手很容易打结,为此张忠朵会在一旁小心叮嘱,轻拿轻放,她的手则纹丝不动地举着控制器,近半米长的细线之下,静默的木偶形体,便仍能挺拔站立着。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后三根线脱离控制。”这是师傅章月娥交代张忠朵的规训。“这两根控制耳朵,后面一根控制脊骨底部,这是能让木偶立起来的三根线,入门就是要先学这个。”她的师傅是永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第一位直系传承人,今年已经九十多岁,至今仍有在坚持表演木偶,张忠朵则是16岁开始跟着章月娥学习木偶戏。

“也是凑巧,正好师傅在我家旁边的庙里表演,结果嗓子唱哑了,有人就把我推荐给她。”那时候的张忠朵正在老家巽宅学习瓯剧,因为太喜欢戏曲,她还忤逆了父亲让她上学的意思,早早入了剧团学习。她的嗓音很好听,周边村民觉得这娃唱戏不错,便推荐给了当时正在巽宅演出的章月娥。

张忠朵也不怯场,拿到木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一点没有陌生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就好像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一般人手提起来没一会就酸得不行了,我当然也酸,但是手还可以拿的住。当时才学了一会就上台去了,第一出戏叫《找广东》,一场戏两个多小时,我也都拿得下来,老师可能觉得我也挺有天赋的,就一直跟在她身边了。”

张忠朵记得,那时候每年的一月二月春节,唱完“大人戏”,剩下的日子里,处处都是“小人戏”。“我们自己唱自己演的叫‘大人戏’,瓯剧、乱弹这些,基本上过年或者特殊的节庆唱,木偶戏呢就叫‘小人戏’,”就是全年随时都能唱,跟着师傅在市区各地巡演,因为题材类型特别丰富,那时候男女老少都很爱看。”

不过像这样的场景,张忠朵已经许久没再见到过了,她学艺将近35年的时间里,木偶戏这个名词,从妇孺皆知到鲜为人知,不过好像是弹指一挥间的事。

传统表演艺术亟待拯救

木偶戏,通称“木头戏”,始于唐代,盛于宋朝,于明末清初传入永嘉,至今已有约400余年历史,主要集中在原西岙乡、应坑乡等永嘉县北部山区农村。演出时先在舞台中央靠前搭个小舞台,灯光、音响、道具、台幕、背景一应俱全,表演者二三人站在背景之后,边提线表演,边道口白和唱戏曲,口与手密切协调,后台乐队还有四五人奏乐配戏,唱腔大多是永嘉乱弹、婺调、高腔等。但如今,永嘉民间木偶戏表演几乎绝迹,说起这些年永嘉木偶戏的变化,张忠朵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没人看了、演不动了。

“我这个剧团现在主要都是唱‘大人戏’,木偶戏偶尔会有,但很少,现在还有要看木偶戏的,一般是在市区藤桥那边,迎神赛会、谢天酬愿的时候过去表演下,唱的戏也都是与酬神相关的,只有一些老人或者村民还爱看。”张忠朵表示,而永嘉本地,也仅剩北部山区的个别农村还有人听。

失去观众以后,戏班也几乎不存,除了自己的剧团以外,张忠朵已经很难再想出还有哪里仍存有民营木偶剧团。要知道在1950-1960年间,永嘉曾先后创办了“幸福”、“新新”、“胜利”、“同乐”四个木偶剧团,他们自制木偶、自缝木偶戏衣,所制木偶,是由棕榈树雕刻而成,上釉彩、画脸谱角色,行当齐全,形象生动传神,且演技精湛,完全模仿演员的“五功、四法”。但现在,连会制木偶、戏衣的师傅也很难找,更不用说想要学木偶戏的人,真是闻所未闻。“我应该已经算是木偶戏这一代里面最年轻的了,后面要想再挑出一个,难。”

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优秀表演艺术,张忠朵也很想把木偶戏传承下去。“木偶戏具备轻装简行的优点,非常适宜在边远山区村镇巡演,是一种很好的乡村娱乐活动,这些年我们也有收到一些政府部门的邀请,进景区、进学校、进文化驿站去展示,我们都是很积极的。”

这次在新华书店的演出就是,就是由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永嘉县东城文化驿站、永嘉县博文学会、戴晓青委员工作室等单位组织承办的。“已经是第三次举办这样的演出了,每次报名的人数都不少,家长和小孩子都很喜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体验到一些非遗的内容,不说现场学会,但至少要知道永嘉有这种木偶戏,这些是我们地方的宝贵财富。”戴晓青介绍说。

张忠朵也希望这样的努力,能为未来木偶戏的传承播下一点种子。不过,在她眼前,这当中最要紧的,还是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我的孙女今年12岁,正在学昆曲,我是想把她培养起来也学木偶戏的。”孙女在木偶戏上是有一些天赋的,和张忠朵初学时一样,她现在举起木偶,已经有点一板一眼的样子了,在几乎无人求艺的岁月中,这是张忠朵唯一的欣慰。

“当然最好还是有个培训班之类的,能招收一些学员,不说以后真的从事这个行业,但至少要有人把永嘉木偶戏给传承下去呀。”

记者 厉梦瑶 摄影 陈胜豪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