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楠溪江第四版:钩沉
2022年07月01日

廊下王坟和朱直清墓考疑

□ 朱国朋

(一)

我出生在廊下村,王坟神道的石兽、石人、石柱(见上图)就在我家斜对面,隔条马路,约十米距离。正对面是望归亭遗址,只剩石架子搭在那里。大概在一九九八年,村里的几位长者牵头募资,重建了望归亭。

记得小时候,这些石兽、石人都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我和小伙伴们在上面骑行,在其间捉迷藏。那时不知道它们为什么缺胳膊少腿,有些甚至连脑袋也找不到。后来来了一帮人,将石兽石人进行修复,并在一旁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永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坟,一九八三年。

八岁时我离开了老家,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年也就回去两三次。但每次有时间我都会沿着神道逛到王坟,看看摸摸这些好像在等我回来的石像。它们形象生动,纹理遒美,鬼斧神工。猜想着它们是如何接受千锤百炼,又如何跋山涉水来到我们村?斑驳陆离,饱经沧桑的身子似乎见证了每个来到过它们面前不同时代的人,以及发生在廊下悲欢离合的事。

(二)

近来我翻看《永嘉金石志》,开篇就是廊下吕公山的几通碑志。仔细读来,不禁感叹我村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名人之辈出。但在读了约四百多字的《朱直清圹志》(现藏永嘉文物馆)后,对神道牌坊上的“南宋太师朱直清之墓道”起了疑心。

墓志是墓主人的历史档案,记录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虽然都是带有美化夸大之词,但基本符合事实。朱直清,生于宋孝宗淳熙丙午年(1186),卒于宋理宗宝祐丁巳年(1257),享年七十二岁。登宋理宗绍定二年己丑(1229)进士,先是调常德府桃源尉,后知台州黄岩县,不久除军器监薄,升丞,进国子监丞。乞补外(请求到地方任职),知抚州,丐祠,主管建昌军仙都观,终于家。

朱直清在治理福建浦城县最闻名,继护漕印有声。至于坊间流传被委派出使菜支国,持玉玺代为监国七天以及死后被追封为太师等,正史上找不到依据,而墓志上也只字未提。

朱清直去世时,积阶朝请郎,也就是说最高官职是朝请郎,在唐宋为正七品上的文散官。其父朱通,从事郎、南外宗教。其祖父朱德真,承务郎,都是古代八九品的文散官。朱清直先娶陈氏,再娶斯氏,墓志没有提及他妻族,皆封安人。宋徽宗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安人是倒数第二,七品官妻子的封号。长子荣祖先死了,次子朱樘有四个女儿:长女嫁给新严州州学教授王埴,次女嫁给前沿海制置司准遣徐煇 ,三女嫁给太学上舍生丁一凤,小女未嫁。

从朱直清的家庭背景,再到他的政治履历,还有这块连碑额都没有的圹志的规格来判断,王坟的墓主人不可能会是朱直清。再者,如果王坟是朱直清墓,一般会由皇帝指派某位王公大臣写,或是他请高官名人写,因为在古代那是尽孝心,为家族增色的大事。

(三)

王坟墓地在吕公山,再来研读一下吕公山的其他墓志。吕公山,原来应该叫凤山,可能是葬有唐代宰相吕諲及其儿子吕仁灏的墓,所以被后人称为吕公山。

从《吕諲墓志》看:吕諲(718-775),河东(今山西)人,唐玄宗开元间进士,后官拜宰相,因为太监马尚言为人求官于吕,事发被罢。宝应元年(762)袁晁在台州起义,南下进攻温州,第二年被李光弼平息,朝廷派遣吕諲南巡安抚。他在好友时任温州少府李皋(唐朝宗室,太宗李世民五世孙)的建议下,留居温州。死后由温州刺史监督建造吕公墓于永嘉真溪里十景坊凤山峦,皇帝御篆碑额“正气长存”四字。

再看《吕仁灏墓志》:吕仁灏(736-798),天宝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尚书。唐德宗贞元三年(787)托病来住温州,死后也由温州长史督建其墓于其先君茔旁。他们父子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尚书,但生前死后,都未曾被封为王,所以王坟墓主人应该也不会是他们父子。

另据《先祖永嘉尉操隐翁朱公墓志》载:朱兴(950-1038),先世义阳望族,为人勇悍,周廷构推荐他做永嘉尉。过了两年,弃官不仕,乃定居于清通乡之珍川……从他的事迹看,也不可能。

此外,从光绪《永嘉县志》载有的朱伟圹志,朱弼圹志,朱通圹志上看,他们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生平,因此也不可能是他们其中的哪位。再从《大明云峰朱先生石谱亭记》上顺藤摸瓜,也找不出哪位有被封王的痕迹。另如望归亭的芳洲君朱尚综,鸿洲君朱尚绂等也不太可能。

(四)

接下来看朱诞的墓志,这是廊下唯一有提到封王的墓志。据朱诞的门吏、唐末诗人崔道融的《唐御史中丞、威卫大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封高州郡王朱公(诞)墓志铭》载:朱诞(843-894),字膺符,为人孝敬友爱,忠正猛烈。唐僖宗乾符末年(879),温州有守城部队首领投降敌人,夜袭城墙,军吏大惊,朱诞率领兄弟,招募敢死队,将他们打败,并逐之出境。

广明庚子(880),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刺史老懦,因敌兵水陆夹击,无计可施,朱诞进谏,并和仲弟朱褒一起大破贼军,诏加御史中丞。遇荒年,民不聊生,朝廷授他为温州刺史,他惟勤惟俭,修整庶事,打击游寇,百姓安乐,加封御史大夫,又加散骑侍郎,在任七年,以亲老退职奉养,推举朱褒代为温州刺史。天子嘉其诚,诏授他为威卫大将军,想让他到京城委以重任。他推辞了,仍加金紫光禄大夫。

晚唐社会动荡,战争四起,由于朱诞治理有方,一境康宁,温州军吏百姓感戴他的功劳,到京城乞致政碑。皇上特加敕允,诏礼部侍郎裴贽撰赐厥文。乾宁元年(894)九月,朱诞薨于私第,享年五十。从铭文看,他父亲朱和刚毅不仕,却累赠高州刺史,那么朱诞被封高州郡王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朱诞兄弟朱褒、朱敖几个人,接力赛一样接任温州刺史,实力雄厚,称霸一方长达二十多年,因此也最有能力建造王坟。在民国三年的手抄本《象吉摘要·墓记一》中有记录:廊下村名墓之贰:朱诞墓……墓向坐南朝北,面对白蛇垄偏黄岩下。墓位置于双龟山左侧后人称吕公山,墓地面积约六亩,墓势宏伟。墓道自望归亭侧直至吕公山,墓道口立牌坊,一对石将军立坊下……墓前分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立一对石马,第二级台阶左侧立高州郡王墓志铭,第三级台阶立一对石太监。仿五凤楼,筑基格式独特,规模与吕阁老(吕諲)、吕尚书(吕仁灏)墓近似。很可惜,朱诞的墓碑文革后不知下落,让我们失去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五)

虽然从网上找到的乐清汤岙的《朱氏宗谱序》载有:若直清公者,知江西抚州府事,后诏敷文阁侍制大学士,钦使封藩官两广,漕运有声,赐盖五凤楼台暨墓,翁仲石兽,其迹尚存……汤岙是从珍溪分出来的,由于珍溪的古本朱氏宗谱在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时被烧毁,重修于明代的温州不同地方的朱氏宗谱系朱氏后裔凭记忆写的,但存在好多纰漏矛盾之处,连始祖记录都不一样,所以不足为信。

也可能是唐末五代时,社会混乱,王坟遭受严重破坏。到了朱直清的后裔写谱时,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海桑田,墓地分不清也在情理之中。或是交通不便,未做考证,或是记录失实,也不足为怪。

在朱直清墓前,有一块重修时刻的圣旨碑,上面写着“赐造五凤楼一所,勒日完工”未提及石像生等。圣旨的颁发时间和朱直清去世同年,墓志写于十二月,圣旨写于腊月,腊月下还有吉旦两字。

其实吕公山墓葬很多,上下左右都挨着,加上年代久远,塌陷颓败。又经过文革破坏,之后村民开荒种地,导致很多古墓面目全非。最终逃不了“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事实。2002年,汤岙村民重修先祖朱直清之墓,将围墙扩大了,可能直清墓位置高点,王坟位置低点,从低到高整体铺上了花岗岩,这样王坟自然也就成了朱直清墓。

由此可见墓上的这对石马和石人以及山下神道上的石狮石将军等都是王坟的故物。王坟和朱直清墓是不同的两座墓,跨度相差几百年。而这批石像生是我见过的在温州地区最高大气派的,不是朱直清能享受得起的规制。

(六)

我查阅了2003年的《永嘉县志》,上面写着:(朱直清)墓茔规模宏伟,有石羊、石马、石狮、石将军,群众称为王坟,显然是肯定了王坟就是朱直清墓。

而后,我在网上找到的几篇文章和报导基本也是将王坟当做朱直清墓。只有永嘉网上有一篇《楠溪探秘二》提出了两王之说,却把朱诞误成朱旦。

另外我们再拿永嘉县境内的另一座具备石像生的位于桥头石马岙村的戴溪墓做一下比较。墓主人戴溪和朱清直他们都是南宋人,戴溪比朱直清大四十多岁,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名,累迁太子詹事兼同修国史,权工部尚书,后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戴溪深受宋宁宗赏识,声名籍甚。宁宗在赐他的诏书中说:“卿学问渊博,号诸儒之宗;履行端醇,负当世之望……进则以忠规裨朕听,退则以经术辅吴儿。”对他器重如此。戴溪著作十几部,卒谥文端,《宋史》有传。其墓志铭由同期的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撰写。

而朱直清不管从官职还是学问,都不能和戴溪相提并论。而戴溪墓前仅剩的一个石人(武官)比王坟的石将军尺寸要小,雕工也要简略得多,而且风格迥异。那匹石马比王坟的石马档次也低些,马脚没有底座。综上所述,王坟怎么都不像是朱直清墓,而应该就是朱诞墓。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王坟、朱直清墓、凤南宫等都位于吕公山麓。图为凤南宫,明乡先生朱墨臞曾在此教学。

如今王坟和朱直清墓地失去了清晰的边界

朱直清墓志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