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遗忘在深山里的古寺
上周,65岁的陈明松老人告诉记者,乌牛街道青塘村龙潭自然村有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让记者前往看看。据老陈说,这寺院在朱元璋起义时曾有救过驾的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游击队三五支队周丕振司令曾在此驻扎过。
三条神秘地道通向半山腰
龙潭寺占地约一亩。这在山区特别是高山上,规模已算相当大的了。鼎盛时期,据说有和尚数十人,有粮田180多亩。寺院外,是由扁平石头砌就的花墙,乍看就像是砖头砌的一般平整。龙潭寺还建有3条地道,两条建在地下,还有一条就修建在寺院后面,直通后面的半山腰,全长约200米。
陈明松的妻子黄碎莲今年60岁。她回忆起寺院后面的地道称,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里面捉迷藏呢。其37岁的儿子陈长青告诉记者,30年前,他也常常在地道里玩,地道里面常年都有清泉流出。
龙潭寺附近的村民陈明银推测,寺院修建这些地道,估计是用来防盗的。据说,龙潭寺过去非常富有,和尚们自种180多亩粮田,加上他们到各地化缘过来的钱财,极易引起匪盗的觊觎,修筑地道除了能用于存放贵重物品外,在关键时刻还能用于脱身逃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40年前,龙潭村一老妇在水潭边洗衣服时,从地道中冲出了好多闪闪发光的东西,赶紧用手去捞,捞来了3枚银元,其余的都被水流冲入龙潭不见了。
陈明松回忆起他舅舅叶昌其老人生前说过的话。其时老人已百岁高龄了,他告诉陈明松,自己6岁时家人常带他到龙潭寺玩,那时该寺院就已很旧了。叶昌其于前年去世。
陈明松又说,30年前,该寺里的僧人孙高辉曾和他聊起,古时,从杭州临海到三江街道的江头,这“一条垄”上有720个寺院。
这么多的寺院,据说和朱元璋的传说有关。一是说,在朱元璋起义时,和尚救驾有功,朝廷允许这里建起这么些寺院,以示皇恩浩荡。另一说法是朱元璋错杀了和尚,后来为和尚平反,“还你一都两寺”,以弥补自己的过错。据说从杭州到永嘉有360个都,因此这一带就有了720个寺院了。
龙潭寺疑为明朝建筑
乌牛街道青塘村龙潭自然村,位于乌牛镇北部山区,车到乌牛,就要花100元租车到青塘村,然后再爬山45分钟,才能到达。而龙潭寺就隐藏在龙潭自然村的深山中。这里,十多座古老民宅散落在树木掩映之中,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深山之中竟然还隐藏着一个100多人的小村落。 然而,尽管村落这么隐蔽,但30年前曾有蟊贼光顾。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一伙贼人摸上山来,抓住寺院住持孙高辉,劫财不得,忿而烧死住持。陈明松说,孙高辉生前与他交往甚密,时常一起喝茶吃斋,得知和尚惨死,陈明松唏嘘不已。不久,案件告破,蟊贼归案。此后,寺院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去年更是被偷走了建寺院时雕塑的三尊佛像。到现在还遗留有一根传说中“指天天塌,打地地陷”的木制“金锏”。陈明松说,看来是盗贼也不敢将这金锏带走,怕遭报应呢。
记者分别向县志办、县文物馆了解龙潭寺的相关史料记载,遗憾的是均无果。但当记者将在龙潭寺拍摄的照片,发给县文物馆杨念中老师,请教有关建筑方面的问题时,他告诉记者,看里面的磉础,应该是明朝以前的,而瓦当滴水檐,应该有明朝的,也有清朝的。杨念中分析,最大的可能是明朝以前的建筑,在清朝进行过重修,但具体的建筑年代,需要到现场进行考证才能确认。
枯木逢春会有时
前天上午,乐清白象镇中祥田村的黄顺兰一行16人,来龙潭寺游玩。当她们看到龙潭寺的破旧现状后,拿出5万多元钱,用来修葺寺院,希望能早日恢复昔日的神韵。
现在,陈明松为了方便更多的人们前来观赏这一宗教文化建筑,特意发动村民自筹资金,修建一条从龙潭自然村到东城街道的森林防火道,好让人们从峙口方向上山,减少爬山之苦。得知该村要修建防火道,瓯北林管所所长周志辉、副所长黄维忠亲自率队进行勘查,目前已进入图纸设计阶段,如果一切顺利,很快就会建成一条直通龙潭寺的公路。
记者 汪学斌/文/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