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与永嘉
□ 王志清
我自诩为“诗的人”,即献身诗的人,一辈子从事诗歌研究,兼做点诗歌创作,读诗讲诗研诗也作诗,主攻的就是山水诗。而永嘉,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谢灵运遇到了永嘉山水,才有了炳耀千古的山水诗,才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这是第二次来永嘉,去年来永嘉采风,回去以后,我写了散文诗,也写了旧体诗,其中一绝句是这样写的:“最是好看秋永嘉,青山踏遍复浮槎。自从去岁釆风后,梦笔时生奇逸花。” “梦笔时生奇逸花”。真的,我发现自己比来之前灵秀多了,文字也美逸多了。第二次来永嘉肯定有更大的收获。
永嘉是诗的永嘉。永嘉人爱诗。
关于山水诗与永嘉,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
山水诗与永嘉的关系
首先说一说“永嘉”的概念。
公元323年(东晋),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治所设于永宁,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永嘉郡,前身为秦朝的闽中郡。宋齐梁陈因之,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贬至永嘉郡。589年(隋)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592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607年(隋)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621年(唐高祖)改永嘉郡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宁、安固、乐成、横阳四县。624年(唐)乐成并入永宁,称永嘉县。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名温州。724年(唐玄宗)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758年(唐肃宗)复改永嘉郡为温州,永嘉郡后此被废。
要言之,今日之永嘉,只是昔日永嘉的一个部分,然而,却是永嘉山水的最精华部分。
其次要说说谢灵运于永嘉的意义。
谢灵运遇到了永嘉山水,便使山水自然真正显示出了自美面目,突出了山水的审美属性。永嘉山水遇到了谢灵运,实现了山水诗的美丽蜕变。山水诗摆脱了经学附庸地位而变成诗人生命感发的形式。
山水审美的自觉,应该是从谢灵运开始的,山水从先秦哲学家们认识宇宙的哲学观念中解放了出来,转化为审美的范畴,从抽象的“道”变成具象的“形色”。
谢灵运在永嘉成为山水诗的开山,其所辟之路被后人成为唐诗之路。苏东坡曾云:"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我也仿言云:但求学问如灵运,能得山水似永嘉。
再次要说的是,为什么山水诗要到谢灵运才最后完成。我以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诗人的个体原因。
谢灵运(385年-433年),生于会稽始宁(浙江上虞),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世称谢客、谢康乐。幼年便颖悟非常,《宋书》本传中其叔赞曰:文章之美,江左莫及。自与子建比。擅诗赋,工书画,兼通史学,精通佛教老庄哲学。宋文帝刘义隆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然个性特别愤激而孤傲。
其二是时代的社会原因。
魏晋是“文学上的自觉时代“(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诗人于内发现了自我,于外发现了山水。山水的发现,是人的觉醒,是人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觉醒,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开始。山水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也预示了中国古典诗歌黄金时期的到来。
《文心雕龙》中有“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应该是,老庄未退,而山水方兴。“庄老告退”,是指思想界玄风的告退,或淡化,是指诗歌中玄言成分的消退,是诗歌中质木无文的风尚消退。曹道衡说:“玄言诗背离了《诗经》《楚辞》的传统,走向淡乎寡味;而山水诗则恢复了这个传统,使诗歌又走向兴盛。”(《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其三是山水的自身原因。
永嘉山水甲天下。山水组合得体,精致俏丽,风情万种,穷幽极玄,景象物态极富自然原生态美感。
自从谢灵运登临永嘉的山水后,古人纷至沓来。
唐代的著名诗人孟浩然,从东山沿谢之足迹到永嘉。孟诗“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孟还有《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等诗句。谢灵运有《登江中孤屿》,李白也来登瓯江孤屿,亦作《孤屿诗》:“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元人刘仁本《东湖唱和集序》说:“山水林泉之胜,必有待夫骚人墨客之品题赋咏而后显闻。若匡庐见于太白之诗,天台见于兴公之赋,而武夷九曲,见于朱紫阳之棹歌也。……(若无此)亦何由而得传闻于世耶?”(李白《望庐山瀑布》,孙绰《天台山赋》,朱熹《武夷棹歌》)
滕子京《与范经略求记书》说:“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瑰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岀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任岳州知州,主持修缮岳阳楼。
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名人效应。山水被文化也。
如何欣赏山水诗
如何欣赏山水诗呢?今天主要讲如何欣赏谢灵运的山水诗。
陆时雍《诗镜总论》里说:“读谢家诗,知其灵可破顽,芳可涤秽,清可远垢,莹可沁神。”这让我联系起我的主打来了。这二十多年来,我“主打”王维。前几年,提出了“盛世读王维“的观点,几乎所有的网读在转发,《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也就是说,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生了重大转变的当下盛世,阅读不仅是一种疗救,更不只是给人以崇高感,更重要的是给人美感。盛世阅读,开始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成为诗意存在的一种生命形式,成为做一个有趣味的人,过一种有趣味的生活的根本途径。
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就适合了当下审美消费的需要。这里我想与大家共同来一读白居易的《读谢灵运诗》: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此诗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是揭示了谢诗的成因(1-8句)。意思是说,他的诗,是其宫廷失败的逃避,是不甘心失败而又愤激无奈的发泄。《宋史·谢灵运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 因为“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应该说,这不是纯粹的审美。谢灵运生性本来就偏激而横恣,不堪承受政治上的打击,他变得更加的孤愤抑郁,即便置身好山好水,也不可能忘情投入,浮躁之气登山则满于山而临海则溢于海,其诗难免不因任性使气而有伤情致,这样的诗,难免不有“理过其辞”的玄味。
二是概括了谢诗的风格(9-16句)。 所谓“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南史·颜延之传》: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诗品》)南朝的审美趣味追求“吴娃越艳”美,金粉美学之风盛行,而谢诗无疑让人眼前一豁亮,于美学史具有很重要的进化意义,但其温柔绮靡、富丽精工的形象表征,繁辞丽藻,典故密集,也是时代唯美主义思潮的深刻反映。 所谓“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钟嵘《诗品》:“嵘谓其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这种自然主义描写,技术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非常自由,信马由缰,也没有节制,而“颇以繁富为累”,然终究未脱去临摹痕迹,也缺少整体性而往往有句无篇。 所谓“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谢灵运欲从山水中获得体验进而以玄理感悟,形成了“三段式”的程式,结尾时又总要有几句“玄悟”的论说,于诗末拖出一条玄言的尾巴来。因此,白居易警告读者“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这也是诗的最后一层意思。
谢灵运寓目辄书,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追求富艳精工。
譬如《石门岩上宿》:“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质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譬如《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朝旦发阳岩,景落憩阴峰。舍舟眺回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等。
谢灵运诗无节制,到谢朓就好多了。新诗的“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文选》选诗1100多篇作品中,晋以后的作品占了大多数,仅陆机的作品就有113篇,谢灵运的41篇,江淹的33篇。文选的取向与梁朝当时崇尚雍容典丽的主流审美观是密不可分的。
我以为,谢诗的美学特征评论,可用以下三点来概括:
其一、纪行性。《宋书·谢灵运传》载,谢之遨游,从众多达数百人,“伐木开迳”,“凿山浚湖”。这种兴师动众、打草惊蛇的而追寻蛮荒林野的游历,形成其诗自然状态的游踪纪行式的格局。
其二、特写性。谢灵运十分注重自然山水外在的俏丽奇崛,对色彩音响异常敏感,临摹也极其传神,注重营造清丽的意趣和境氛,追求一种天生丽质的原生态,其山水多呈自然通脱而新奇富艳的美学气象,往往聚焦一个特定对象,多视角,密集型,极貌追新,辗转生发,远近游目,达情务尽,而达到“富艳难踪”的效果。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刻意精工的美学追求,使其诗中的景象物态极富自然原生态美感,具有精确具体的特写性,规范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品格。
其三、泛理性。谢诗化玄入景,“说山水则苞名理”(黄节《谢康乐诗注序》),把注意力放在山水自然的万千形态上,“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以山水的柔顺妩媚来体认和物化天道自然之美,展示山水中自生自化的天道规律。“因为谢灵运并不曾真正安于老庄的人生态度,所以他的山水诗,缺乏恬适自然之致。”(徐复观语)
如何读懂永嘉
永嘉具有丰厚的山水物质遗产,得天独厚。
永嘉是诗的永嘉。谢灵运的诗有很多是描写永嘉的山水名胜的。永嘉人最有分量的非物质遗产之一,就是谢灵运这个品牌。
如何读懂永嘉,欣赏永嘉,做大永嘉,要突出诗的因素与要素。
谢灵运墓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里泉村。初唐著名诗人骆宾王是浙江人,但是非常蹊跷的是,江西南通却有一座他的衣冠冢。如果说,谢灵运在永嘉有一座衣冠冢,倒非常好解释,因为现在永嘉还有不少谢灵运的子孙,这些谢氏子孙们世代居住永嘉。我这话的意思是,能够在永嘉让人看到更多的关于谢灵运的遗迹。为此,我提出几点关于文化建设的想法: 一是要有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二是要有一种软实力与硬实力双赢而以软实力拉动硬实力的思维与机智。 三是影响全国、接轨国际的大视野与大境界。 因此要增强做好这个品牌的自觉性与紧迫感,要扩大视野,要聚焦布点,要凝练方向,要增加内涵,要提升品级。
永嘉,不仅仅是“山水诗的故里”,不仅仅是“最后的桃花源”,也是最适合人居的新型经济的新兴诗乡。
王志清,文学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已出书20余部,代表作有《纵横论王维》《王维诗选》《盛世读王维》及《唐诗十家精讲》《盛唐生态诗学》等, 发表论文200余篇。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