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饼,我的乡愁
徐贤林
麦饼是楠溪江流域最寻常不过的特色小吃,现在名扬天下了。关于麦饼,几乎每个楠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可是,麦饼在市场没放开前并不寻常,小麦不是流域里的主要农作物,楠溪江流域宜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等,小麦这种喜寒的作物即使播种产量也极低,因此小麦是稀缺的,大多制成索面以备待客,谁能大手大脚烙需大量面粉的麦饼呢,而且有几家几户能经常买得起作为麦饼主馅的猪肉呢。一年除了“尝新麦饼”外能吃上几顿麦饼敀人家实在少之又少。
稀缺的东西才会诱惑人。说来好笑,我对麦饼恒久不衰的喜爱便源于这种诱惑。
枫林圣旨门街有一个百年麦饼摊。小时候去圣旨门街逛街,圣旨门街总是行人憧憧,熙来攘往,每家店铺都生意红火,我每每逛到那口狭长的荷花池边上时,一股特别的香味穿透流动的人群固执地直钻我鼻,这种香味糅杂着麦粉特有的焦香、咸菜闷烧的酸味、炖猪肉浓香,混合的香味令人瞬间食指大动,这个香味从麦饼摊传来。每到这里我都会稍稍停留片刻,隔着人流默默望着麦饼摊,麦饼摊很简单,一只单眼灶,一只麦饼缸,一张小板案,摊主是一对母女,她们一边制作麦饼,一边应酬生意,忙得不亦乐乎。买麦饼的拿到滚烫的麦饼后,双手合掌将麦饼旋转着挤压——这样可以压出滚烫的肉油,使饼馅更可美味可口——然后当众狠狠地啃下一口,但见一缕白气从麦饼缺口处喷泄出来……我也仿佛一口啃下麦饼,细细咀嚼,满口生津,香气扑鼻。麦饼对我的诱惑就从这样的场景开始。
我后来在枫林中学读高中,每天上学放学与同村同学结伴从圣旨门街来回穿过,因此每天两次经过麦饼摊。麦饼摊一成不变,顾客多时母女忙碌,做饼、烙饼、应酬顾客,闲时,母亲不停地揉面,女儿倚在铺柱上静静看着经过的人。我们都不会在麦饼摊前逗留的,因为我们从来不买麦饼,如果稍作逗留,引起母女的关注,问一声“买麦饼吗”,还不尴尬煞?有一天下午放学,一位家境稍好点的同学经过麦饼摊前就停步了,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买了一只麦饼,我和其余同学逃也似的加快了脚步。有趣的是此后同村的同学都不愿意与买麦饼的同学一起走,我成为他唯一的同伴。高中两年,在圣旨门街来来往往,我没有买过一只麦饼——至今都没买过(后来圣旨门街颓败萧条,又遭遇几场大火,这个百年麦饼摊也不知何时消失了。),但这个麦饼摊那特有的麦饼香诱惑我直到现在,每每忆及,回味无穷。
我无钱买麦饼,吃母亲烙的麦饼。母亲烙麦饼时大多是家里来了客人。普通家庭是没有麦饼缸的,所有程序都在一口铁?里完成。母亲烙麦饼绝对是一流高手,从揉面切馅做饼烙饼整个过程由她一手完成。母亲烙出的麦饼是“三层”的,所谓三层是指麦饼皮形成三个层次的状态:表皮酥脆,中层柔软,里层与馅浑然一体,啃完整只不留一点饼边。“三层”麦饼全村只我母亲一人会烙,从没别人学会过。我家麦饼待客也就顺理成章了。我家亲眷很少,来我家做客的大多是我的同学朋友。一天,三位同学来看我,他们都在县城上班。母亲忙开了,照例是烙麦饼待客。麦饼烙熟了,母亲叫我们来吃。八仙桌上除了两盐水瓶黄酒外别无它物。我去揭锅盖,母亲连忙过来说,我来拿饼。母亲将三只麦饼叠在一起端到桌上,分给三位同学,我自己从?里取出一只。我为同学们倒满家酿酒,麦饼配黄酒不算怠慢。我端起杯呷了一小口,吃了一惊,这是陈年糯米酒,肯定是母亲向邻居家借的,因为我家没有陈年老酒。我心中一酸,为了款待我的同学,叫母亲去借酒。我一边啃着麦饼一边叫同学喝酒,我破天荒第一回吃不出母亲这次烙的“三层麦饼”是什么味道……我发现坐对面的同学频频看我和看我的麦饼,另外两位同学也频频看我和我的麦饼,咋啦?我也不由自主地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麦饼,发现没有异常啊,于是,就看他们手中的麦饼,哦,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母亲为他们特制了三只麦饼,五花肉加量,还加了鸡蛋。这就是母亲的待客之道。多年过去了,那三位同学至今还记得那年在我家吃过的为他们特制的麦饼。
我离开家乡闯荡世界,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麦饼成为我拂之不去的乡愁。在西安街头吃肉夹馍,吃着吃着便联想到圣旨门街的麦饼摊、母亲的“三层麦饼”,是啊,被西北人视为美食的肉夹馍无论味道还是形制,怎能与楠溪江麦饼相比呢?山东薄饼、苏北烧饼、新疆馕……我吃过太多太多麦面制作的饼类,然而,在我心中没有哪一种饼可以替代家乡的麦饼。浪迹天涯,麦饼如夜空的明月牵扯着我思乡的愁肠……
我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市区华盖山旁。我发现打着“永嘉麦饼”、“楠溪江麦饼”等招牌的麦饼摊铺随处可见,咸菜馅、梅菜干馅、鸡肉馅等馅心的麦饼应有尽有。
去年冬,我们到巴黎看儿子,行前,妻子专门烙了两只鸡肉馅麦饼,准备给儿子一个惊喜。到巴黎后,我从箱子里取出麦饼,儿子果然惊喜不已,在满街满巷都是面包甜点的巴黎城,来自家乡的麦饼显得何其珍稀!
我第一次听到温州电视台某档栏目的以温州鼓词为基调的结尾歌曲里唱到“吃麦饼爬山岭”这句时,有点厌恶,将麦饼与山岭联系在一起,颇有点地域歧视的味道。其实呢,是我对家乡的“地域文化”不太自信,想一想,麦饼与山岭还真是绝配,携带一只肉馅麦饼去登山,饿了就着山泉啃几口,这岂不是神仙般的生活?
而且,楠溪江麦饼早已走出农家,走进全国各大城市,已完美完成从粗砺食物到精美名小吃的华丽转身,登上了大雅之堂。楠溪江麦饼还被当地政府打造成一大产业,多个品牌已占有了自己的市场。
楠溪江麦饼名声远扬,这是乐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