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产品采摘上市季,总能听到卖难求销路的声音。今年以来,枇杷、金桔、蓝莓、蜜桃等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屡见报端——
农产品滞销该如何破题?
眼下正是瓯柑成熟季,你家的瓯柑卖出去了吗?每到农产品采摘上市季,总能听到卖难求销路的声音。而通过报纸、微信等平台为农产品找出路已屡见不鲜。今年以来,本报就先后报道了枇杷、金桔、蓝莓、蜜桃等农产品出现难卖的新闻。看到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援手,帮助陷入困境的农民渡过难关。但是,无论是媒体还是爱心人士的帮助,都只能解燃眉之急。造成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农产品滞销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今年本报报道过蜜桃滞销的新闻。记者 吴南杰 摄
找媒体?
网络不是滞销农产品的“万灵丹”
今年以来,本报记者陆续对鹤盛镇填垟村种植户2万斤枇杷滞销、桥下东村百壁岩的百果园上万斤金桔寻买家做了报道,还有前几年生姜、蜂蜜、土鸡蛋、紫山药等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也是屡见报端。“媒体报道后,的确帮了他们的忙,基本解决了销售难题,但我觉得这不是长远之计。滞销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信息不畅,坐等上门收购。”经常要为永嘉农产品吆喝的本报记者潘金花说,“永嘉是农业大县,媒体有责任和义务为本县的农产品宣传推广,帮他们解决一些销售难题。但是,单纯依靠媒体是不行的。庆幸的是,有了之前的教训,有些农户开始主动去对接市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潘金花还是楠溪驿站助农义工队的成员,从2006年开始,义工队就开展助农公益活动。发现哪里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该义工队就及时建立起果农与客户之间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通过现场义卖和网上叫卖等方式,多渠道帮助农户进行推销。“我们能帮助他们做的最多就是自己花钱购买他们的农产品,再帮他们宣传扩散,可实际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不是大家不愿意支持、帮助这些农民,而是情况多了,支援不过来。”让人惊讶的是,一些农户前年求助,去年求助,今年还是求助,年年遇到无人收购的问题,年年求助,却没能主动寻求改变。这些温暖人心的事件背后,其深层次原因是传统的小农生产已无法满足大市场的需求,一些农产品成本高、品质差,缺少竞争力。
显然,光靠“爱心”难以全面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找政府?
连线架桥为滞销农产品出力
“这些年来,我县的农产品销售的整体形势是很好的,一些优质的产品价格也不低,销量和销路都很不错。但是,为什么还是不时有农户的产品卖不出去?从一定角度来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滞销’。”县委农办(县农业局)农产品营销与信息中心陈海东说,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容易造成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循环。对于几乎每年都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除了“天公不作美”,直接原因包括“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市场供过于求”、“果蔬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低”、“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跟风种植”等等。
要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面对农产品滞销,部门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发端于市场的问题,要靠市场手段解决,我们要做的是‘服务’角色,而不是‘命令’角色。”陈海东说,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一直致力于搭建供销信息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引导农户和市场对接。比如对接枫林新强村德亨农业与太平洋保险温州分公司的农产品供应;比如提供平台,在最近的第八届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上,我县22家参展企业3天的销售额为31.72万元;又比如,在温州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的一县一专场推介活动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农博会”,永嘉38个展商的100多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就很受欢迎;还有通过举办各种枇杷节、香柚节、杨梅节等农事文化节庆活动,为永嘉农产品搭建了一个个与市场对接的平台,让永嘉的优质农产品,不仅得到温州市民的认可,也促进了永嘉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靠自己?
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品质拓渠道
戴星是温州延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他注册“延桐”品牌,基地取址陡门乡上宕村,养殖高山土猪、黄牛,放养黑鸡等,产土蛋,存鸡肥,种植水果玉米、番茄、草莓以及各类当季蔬菜。“后来由于所产鸡蛋大量滞销,导致不得不缩减规模,那时日产3000枚鸡蛋,卖不出去,都快疯了。”戴星回忆说,后来他开设农产品直营门店,内部成立电商运营中心,尝试线上线下的联动销售。取得成效后,又重新规划推进品牌推广、科研合作、外包服务等,如与永嘉邮政共同策划运营了“楠溪美甜”玉米,以及与界坑乡政府共同进行“楠溪瓯茭”茭白等区域农产品的推广,使业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事农业工作多年,戴星在这方面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解决滞销问题,一方面要在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上下功夫。优质产品是不愁销的,滞销的多半是一些品质较低的果子。他在本次农业博览会上,一天光卖萝卜、玉米、黄叶菜,就有3000元销售额。湖头卖番薯枣的摊位,一个上午就出售了15000元;另一方面,产业之路十分重要,现在永嘉的交通发达了,但物流还是个问题。“偏远的村为什么那么穷,就是因为物流不方便,这些市场主体进不去,他们也不会进去。”他拿自己做例子,延桐在各个山区乡镇都有合作社合作,前些年,农户通过中巴车将农产品托运到上塘或是瓯北,一件10元,成本低。但中巴车的时间并不确定,需要提前在站点等候,他光光为了等这些农产品的时间,总共起码已经超过100个小时,有时候产品还会有不正常损耗。当然,随着体量做大,延桐现在的做法是包车。但戴星一直在想,是否能在上塘或是瓯北建立一个能够暂时为这些农产品提供遮风避雨的中转站,就像快递收取点一样,等货主来取,哪怕收费也是便民的。
就像曾经的西炉红柿,虽受到游客欢迎,由于销售渠道单一,一旦游客来少了,村中的红柿就会有滞销情况。为解决销售问题,西炉村开始探索电商发展模式,村集体开设淘宝和微信销售店铺,建立专业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村集体与村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收购的红柿由村集体统一宣传、包装、销售。不仅如此,在开拓了红柿的网络销售渠道后,村中陆续将杨梅、番薯枣等水果、农副产品也上架销售。仅去年,网店(淘宝、微信)销售额就达5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4.1万元,让广大村民尝足了电商模式带来的甜头。
丰产不一定丰收,对农民来说无疑是痛心的事。农产品滞销,关键还是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让市场充分发挥正向作用。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