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楠溪江·过大年
2017年01月20日

正月舞龙,是永嘉过年不可缺少的习俗——

古稀老人编撰《永嘉大龙灯唱本》 展露永嘉地方民俗文化一角

 

“一撇一捺本是人,今日元宵开殿门。开门杨柳枝枝绿,开门桃花朵朵红。二人同伴上彩楼,丁字无钩藏绣球。一人脚下绣球棒,一十藏着二绣球。天下太平四字分,乡方清吉保康宁。当今万岁王有道,与民同乐闹花灯。风调雨顺民安乐,年年正月迎龙灯。不是今年新简历,年居旧历保太平。”

近日,东城街道寺前村76岁的叶柏林老人于年前编撰《永嘉大龙灯唱本》,记录旧时参龙所咏唱的曲目,实属不易。文章开头所述,即是舞龙灯时参师首唱的《开殿门》。

正月舞龙,是永嘉过年不可缺少的习俗。

正月里,一个村组织几十,甚至几百青壮年,在本村各户或到别村甚至到外乡镇舞龙。每到一处表演时,接待方要设香案接龙。

舞龙队中一长者为“领龙”,要对所摆的供品用七言诗文咏唱,称“参龙”或“赞龙”。

唱词的内容均是祈求龙神保佑合境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内容,其曲调热烈、明快,唱一段敲一阵锣鼓。

 

 

解说参龙及其内容

参龙,是参谒龙神的意思,是与民间风俗相结合的说唱艺术。在永嘉,这一民俗活动总是伴随舞花龙、划白龙和赛龙舟而进行

清乾隆《温州府志》载:“元宵,各岙迎龙灯。击鼓歌唱为乐……”指的就是参龙。旧时迎龙灯,家家户户要摆香案,有钱人家还摆香案景,即用年糕粉制成各种戏曲故事人物,或者飞禽走兽等。参师(灯师)必须根据物品进行随编随唱,唱后主人给以赏封。

叶柏林所编撰的《永嘉大龙灯唱本》,据闻是一本传自封建时代的唱本,从开殿门开始,止于落灯书,一应俱全。

根据县志办高远为此书所撰写的序言,其称中国龙灯起源很早,最迟也是汉代就有了。永嘉何时此俗滥觞,方志无载,未有断代之论。民间大型的活动仪式,其愿望一般纯正而善良。无非通过祭祀娱神,祷说吉祥话,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已。当在唱本中读到“当今万岁王有道,与民同乐闹花灯”一句,真真极妙之辞,几个黔首草民,在衣食之余,找点乐子,也要以神的名义,以皇帝的名义,足见古时国民的家国情怀。

参师所唱内容根据其所在每一户所祈福愿景而来,故而龙灯唱本的类型繁多。“鸾凤和鸣四字分,百年好合贵宅门。红叶题诗琴瑟合,百子园内闹盈盈。百年好合进堂厅,某某仁兄龙奉情。今年岁分大贺喜,娶来新人招财星。……”叶柏林老人说,每逢该户人家那一年经历结婚、生子、造房等大事,就会在屋外挂红,那么当舞龙队到访时,就也会根据该户人家要求传唱。

再如“寿仙寿日寿山高,寿山顶上结仙桃。四海龙王来进宝,王母娘娘献蟠桃。寿诗一首进堂厅,某某尊亲听奉情。今年新春寿期开,花龙庆贺到堂前……”这一首则表示该户人家有人作寿,舞龙队“领龙”者会选择贺做寿、长命富贵、贺老人等唱本咏唱。

高远言:这些唱辞纯属民间艺人的创造,他们有了诗歌礼乐的精神,其创作也不乏高妙之处,既其中有《诗经》风雅颂的表征,那么其手法也就有了赋比兴的技法。字谜、四字分、千家诗句信手捏来,看似不相关,而趣味天成,唱起来自然美妙好听,当然"神灵"听了也很受用。

 

耗时一年编纂,意在传承

去年年初,叶柏林花了近一年时间编撰《永嘉大龙灯唱本》,并出资印有千余册。

该唱本所写的内容,不少来自于叶柏林老人青年时期所记,也有一部分是他特意走访永嘉其他地区舞龙灯表演时听来的。

“7、8岁的时候,我就常看村内的舞龙队表演。那会就觉得领龙者所咏唱的词特别有趣,故而留心去听。”叶柏林回忆起儿时舞龙的热闹场景,印象仍旧颇深。

“临近年关,每个村内都会请制龙灯师傅,制作龙灯。划龙灯时必须备办荤素礼品大摆香案敬神奉佛,同时必须有一位领龙者在锣鼓伴奏中以唱歌形式请神、安位、祝贺等。领龙者(即为参师)的声调各地不同,但要懂得平仄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故而听起来极有韵味。”

在编撰时,叶柏林老人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我所印制的龙灯唱本,仅代表永嘉一定区域的风俗习惯。由于咏唱者多用本地方言,因此在编写时不免会有文字差错,或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文字,多以音为主,用字精准稍欠。”

叶伯林老人说:“舞龙灯作为传统习俗延续至今,有一定社会意义。然而其中的龙灯唱本内容大多是口口相授,一些参师虽会咏唱许多参词,但年龄大多已经花甲,也没有将其用文字保留。若我们这一代人,不将过去的龙灯唱本流传下去,那么它将止于此。”

 

参龙被列入我市非遗名录

2008年,我县参龙民俗被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县非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我县有不少参师,年龄也是40至80岁不等。由于面临一些参龙唱功高超、参词涉略丰富,但年事已高;或年龄尚轻,但参龙技术并不高的尴尬,因此至今尚未有该项目代表传承人。

据闻, 参龙,表演与民间祈祀仪式相结合,表演形式独特,曲目丰富,保存着大量神秘的祭坛古歌,是研究古代曲艺形式和祭俗等的活证。参龙的歌词富有韵律和音乐性,语言通俗凝炼、亦俗亦雅,具有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教育、娱乐休闲等文化功能,以及史料、文学艺术等文化价值。

高远认为,叶老先生有心整理,已属不易,把永嘉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展露一角。如今民俗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改以往对民俗的态度。过去凡涉及民俗,多以为俗气。其实,既沉积至今,流传于世,必是亘古最美的华章,也正是这本小册子的旨趣所在。

记者 胡艺罗/文  陈胜豪/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